首页 > 多彩中国 > 内容 |
从交通安全提示语看中文的智慧
“距离产生美”本是一个哲学命题,近期却出现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些街头,只不过它是一条交通安全提示语的前半句。这条提示语的完整内容是“距离产生美,安全不追尾”,既简洁明确,压韵上口,又包含着一点小小的幽默。
表达生动 凸显中文优势
中文表达功能的丰富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安全提示语即是表现之一。在上个世纪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路上的机动车并不多,更甭提私家车了。所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交通安全提示语更多的是针对职业司机。如“中速行驶,安全礼让”、“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十次事故九次快”等,尤其是其中白描、转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率先“下海”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开上了小型摩托车。仗着“身型”小巧,在街上见缝就钻,导致交通事故频频。针对这种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在“十次事故九次快”的后面又加上了一句“还有一次拿脚踹”。这两句提示语前后相隔20年,却在内容和韵律上衔接得天衣无缝,令人叫绝,让人不得不佩服中文独特的魅力。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私家车数量开始缓慢增加,非职业司机越来越多,城市中“严禁酒后开车”、“不许超速行驶”、“禁止横穿马路”等生硬的交通安全提示语也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对仗工整、显示亲情的提示语,如“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等,少了些宣教性,多了些人情味。
随着2009年国家对购买机动车实施补贴政策的出台,私家车数量激增,机动车驾驶员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年轻,非职业司机成为驾驶员的主流。针对这种新形式,交通管理部门及时调整思路,把交通安全提示语设计得更加年轻化,更具时代感。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距离产生美,安全不追尾”在内,北京市朝阳区交通支队在前不久“全国创建文明交通示范公路统一行动周”中,共推出了12条交通安全提示语,如“控制生命的时速,把握命运的方向”、“争做文明‘驶’者,勇当文明‘达’人”等,网络语言也出现在了提示语中。
热爱中文 重在活学活用
外国人、外地人来到一个城市,最先看到的城市景观中就包括立于街道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提示语。
我曾多次参与组织海外儿童学中文夏令营。在活动的旅途中,常常引导孩子们识别街道上的各种交通安全提示语。由于中文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的能快速读出,有的则因为提示语中有生字而误读闹出笑话,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声认读街头交通提示语的情景多年后仍历历在目。
在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攻读国际政治研究生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艾吉琳已经考取了中国驾照,她对北京街头的交通安全提示语格外留意。她说,给她印象最深的一条是“一慢二看三通过”,既浅显又生动,即使对于初到中国、汉语水平有限的外国人来说,读起来也并不困难。
来自荷兰的马可和来自韩国的梁智闰均就读于北语汉语专业。说到交通安全提示语,梁智闰把北京和他的家乡首尔进行了比较,觉得北京的交通安全提示语可以设计得更美观些,那样效果一定会更好。同时他还出主意说,要是能把一部分提示语配上有趣的图画那效果肯定就更好了。马可说,街道上简短的交通安全提示语他都能看懂,但有些提示语字数太多,或其中有较难的汉字他就会一时反应不过来。当我问他是否理解“距离产生美,安全不追尾”所包含的小幽默时,他有些茫然。听了我的解释,他才露出会心的笑容。看来,要想弄懂字面背后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他还得加油学中文呢!
汉语是活的语言,所以它能与时俱进;汉语是智慧的语言,所以它能表达生动。“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交通安全提示语或诙谐幽默,或富含哲理,由于充分运用了汉语中比喻、对仗、排比、双关、谐音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变得朗朗上口,老少咸宜,传播持久,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